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 正文

我校组织教职工观看“津门师德巡讲”专题报告会

2025-09-29  点击:[]

9月26日,市教育两委举办“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津门师德巡讲活动。我校设置直播分会场,党委副书记、校长杜长有,青年教师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作人员参加。

报告会上,天津理工大学李子刚副教授深情讲述了他深耕特教事业沃土,倾心助力听障学生人生发展,全心点亮学生梦想的育人故事;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超副教授分享了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引导学生怀匠心、学匠品、践匠行、做匠人的真实事例,饱含真挚情怀;天津市实验中学张晓燕老师承续教育世家的精神血脉,十五年默默守望三尺讲台,在平凡而充实的日常里,把“育人”二字镌刻进学生成长的年轮。三位老师用赤诚与坚守点亮万千青春,以智慧托举梦想,用平凡书写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真谛,共绘新时代师者画卷。

报告会后,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要向榜样学习,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提升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以优秀的育人实效为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部分教师学习体会

开放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康美玲

三位老师,三个不同的教育场景,却共同奏响了教育家精神的壮丽乐章——那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深沉关爱,对育人规律的执着探索,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把这份感动与启迪化为前行的动力,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灯,不仅传递知识,更要点亮信念、温暖心灵、引领方向,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事业中,弘扬和践行伟大的教育家精神。

开放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琦

听了三位老师的故事,我深受触动。他们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并非文件上抽象的概念,它就蕴藏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里——在我们耐心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时,在我们认真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中,更在我们帮助学生解决的每一个困难里。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才赋予了教师这份职业特有的温度。今后我将带着这份触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向榜样看齐,努力温暖每一个学生。

开放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晗语

参加完今天的宣讲活动,我收获颇丰。几位一线教师的分享直击心灵,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点点滴滴的付出,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让我对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有了更具象化的认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推动开放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让青春之我绽放出教育之光。

实验学院 郭蕊

三位老师的演讲震撼心灵,他们的事迹让我感觉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日常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谈心、每一项研究之中。我会以此次师德巡讲为契机,将感动转化为行动,将敬佩落实为责任,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人教育学院 安雪琳

这次参加了2025年“津门师德巡讲”活动,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三位优秀教师结合自身从教经历,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让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开放大学的教师,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坚守育人初心,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专业能力,在远程教育中更加注重以德施教、以爱育人,努力成为一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好老师。

培训学院 杨荣曼

聆听“津门师德巡讲”,那些扎根讲台、俯身育人的故事直击心底,让我对“师者”二字有了更真切的体悟。演讲中,教师们用耐心守护学生成长、以真诚化解困惑的细节,印证了“师德不是口号,而是落在每一堂课、每一次交谈里的行动”。作为培训学院教师,我深知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职业道路上的引路者。未来我会以演讲中的榜样为镜,带着这份对教育的敬畏与热忱,继续在培训领域深耕,用专业与温度,践行育人初心。

家庭教育学院 宋旸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学院的青年教师,这次巡讲学习对我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对标。特殊教育李子刚老师因材施教的沟通智慧、职教人许超老师“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匠心、实验中学张晓燕老师以爱启智润心的坚守,从不同维度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仁爱与智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将这份因材施教、工匠精神与启智润心融入对万千家庭的指导中,用专业与温度筑牢育人之基。

老年大学 刘默

开放大学的学生多为成年人,老年大学更是银龄学员,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走进校园,教师的言行举止、治学态度,既是师德规范的最直接映射,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价值认同。作为一名开放大学的教师,我要努力传承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提高自己服务社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持续增强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更多的“终身学习者”贡献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


上一条:我校应急管理学院揭牌成立 校企协同共育应急人才
下一条:以“小故事”诠释“大精神”——我校《回望四十年,前辈请回答》参加天津市教育工会系统“双进”活动示范创作成果展示

关闭